中心秉承“医学精英教育”,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医学生。医学作为实验科学,它本身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研究,中心将实验教学放在了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,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;同时,中心将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叠加使用,使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,为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强、创新能力强的医学人才搭建良好的平台。
1. 体现协和教学的传统和特点,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:在实验教学中,力争体现我校“小规模、高质量,引领我国医学教育方向,把我校办成国内一流、国际先进的医学院校”的办学宗旨;在具体实验教学环节上,针对我校本科生素质高、英文好、爱探索等特点,在实验课内容的设置上,加大学生科学探索的比重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开展“设计/创新性实验”内容,在学生自主、自由的探索活动中,做出创新性研究成果,力争在国际英文期刊发表,使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承认,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体验乐趣,增强荣誉感。
2.保持传统和跟上现代步伐的有机统一:老协和的教学获得广泛赞誉,新协和也需要跟上时代步伐,不断前进。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实验教学活动中。例如在解剖学教学中,除了大量采用先进的通风浸泡式升降解剖台、解剖灌注台、体视显微镜、大体解剖数码互动设备、塑型标本等现代化解剖教学设备,还广泛采用多媒体、数字化人体模型等信息化、数字化及形态学三维化教学手段;此外,一直保持每四个学生利用一具人体标本,激励学生重温老协和解剖教学场景,把学生分成四个组,分别以我国著名解剖学家张鋆、布达生、张作干和薛社普命名实验组,让他们志存高远,掌握最坚实的基本功。
3. 设置特色实验项目:我中心为本科生开设的实验项目,直到目前,有些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。例如,在生理学综合性实验课中,我们开设了“家兔开胸手术/心脏起搏/室颤诱导/心梗模型制作”等系列高难度实验,这使学生获得了较充分的心脏电生理知识和技能,为将来开展心血管临床和研究奠定了基础。此外,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中还穿插了《名师课堂》,请院士给学生讲课,丰富了实验课内容。
4. 频繁的国际交流:除了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培训外,积极给学生创造国际交流条件,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跟上国际步伐。例如,聘请外教讲课及作学术报告、交换学生、学生在假期自发到国外实验室做研究等。
5. 保持内敛、不张扬、坚忍、脚踏实地的学术作风:这也是老协和的学风。我中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,也力争体现这一学风特点,克服浮躁风气,实事求是,宁静自远。
6. 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效果: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于日常教学中,包括:
1) 开展基于问题的教学和学习。在实验课的设置方面,在保留一定数量的经典实验内容前提下,尽可能将临床及公共卫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实验课内容进行衔接。例如,在生理学实验中;将动物实验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相联系。
2) 实验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。
3) 降低考试“分数”对学生的禁锢,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探索环境,培植学生的探索兴趣。
4)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。
5) 在实验过程中强化伦理、道德教育。
教学效果得到提高:
1) 学生对实验课兴趣浓厚,经常加班加点,学生尤其对自主创新设计性试验感兴趣,以自己的研究结果发表论文为荣。
2) 社会评价:据用人单位反映,来自协和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学生综合素质高,视野宽阔。2003年,我校在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“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”的测评成绩中位居全国八所著名医学院校第一位,受到中华医学基金会主席Schwarz先生的高度赞誉。
3) 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高:近年来,已有本科生在“生理学设计性实验”课程中,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科学问题探索并发表了SCI论文。
4) 教学相长,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: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涉及的问题多而深,而且常常难于预知,这些问题和学生活跃的思维对教师是很大的挑战,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完善。由于师生直接接触,也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。
5) 中心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,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:我校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是满意的,网上测评中大部分教师(97%)的实验教学获得了优秀。
1. 体现协和教学的传统和特点,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:在实验教学中,力争体现我校“小规模、高质量,引领我国医学教育方向,把我校办成国内一流、国际先进的医学院校”的办学宗旨;在具体实验教学环节上,针对我校本科生素质高、英文好、爱探索等特点,在实验课内容的设置上,加大学生科学探索的比重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开展“设计/创新性实验”内容,在学生自主、自由的探索活动中,做出创新性研究成果,力争在国际英文期刊发表,使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承认,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体验乐趣,增强荣誉感。
2.保持传统和跟上现代步伐的有机统一:老协和的教学获得广泛赞誉,新协和也需要跟上时代步伐,不断前进。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实验教学活动中。例如在解剖学教学中,除了大量采用先进的通风浸泡式升降解剖台、解剖灌注台、体视显微镜、大体解剖数码互动设备、塑型标本等现代化解剖教学设备,还广泛采用多媒体、数字化人体模型等信息化、数字化及形态学三维化教学手段;此外,一直保持每四个学生利用一具人体标本,激励学生重温老协和解剖教学场景,把学生分成四个组,分别以我国著名解剖学家张鋆、布达生、张作干和薛社普命名实验组,让他们志存高远,掌握最坚实的基本功。
3. 设置特色实验项目:我中心为本科生开设的实验项目,直到目前,有些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。例如,在生理学综合性实验课中,我们开设了“家兔开胸手术/心脏起搏/室颤诱导/心梗模型制作”等系列高难度实验,这使学生获得了较充分的心脏电生理知识和技能,为将来开展心血管临床和研究奠定了基础。此外,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中还穿插了《名师课堂》,请院士给学生讲课,丰富了实验课内容。
4. 频繁的国际交流:除了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培训外,积极给学生创造国际交流条件,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跟上国际步伐。例如,聘请外教讲课及作学术报告、交换学生、学生在假期自发到国外实验室做研究等。
5. 保持内敛、不张扬、坚忍、脚踏实地的学术作风:这也是老协和的学风。我中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,也力争体现这一学风特点,克服浮躁风气,实事求是,宁静自远。
6. 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效果: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于日常教学中,包括:
1) 开展基于问题的教学和学习。在实验课的设置方面,在保留一定数量的经典实验内容前提下,尽可能将临床及公共卫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实验课内容进行衔接。例如,在生理学实验中;将动物实验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相联系。
2) 实验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。
3) 降低考试“分数”对学生的禁锢,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探索环境,培植学生的探索兴趣。
4)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。
5) 在实验过程中强化伦理、道德教育。
教学效果得到提高:
1) 学生对实验课兴趣浓厚,经常加班加点,学生尤其对自主创新设计性试验感兴趣,以自己的研究结果发表论文为荣。
2) 社会评价:据用人单位反映,来自协和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学生综合素质高,视野宽阔。2003年,我校在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“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”的测评成绩中位居全国八所著名医学院校第一位,受到中华医学基金会主席Schwarz先生的高度赞誉。
3) 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高:近年来,已有本科生在“生理学设计性实验”课程中,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科学问题探索并发表了SCI论文。
4) 教学相长,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: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涉及的问题多而深,而且常常难于预知,这些问题和学生活跃的思维对教师是很大的挑战,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完善。由于师生直接接触,也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。
5) 中心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,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:我校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是满意的,网上测评中大部分教师(97%)的实验教学获得了优秀。